大暑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,暑氣蒸騰的這天,與藝術團隊Empty Art Collective相約到工作室,聊聊藝術,避避暑氣。
4位藝術家從認識到合作約莫3年有餘,而「Empty Art Collective」團隊則於2019年3月正式成立,由4位來自不同國家、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組成,對於435藝術聚落來說是一個相當特別、新鮮的組合。
成員中有來自英國的鄧肯·蒙特弗Duncan Mountford、俄羅斯的莫怡安Anna Mo,以及常駐於美國的江俊德Ray及臺灣籍藝術家張羽儀Chang Yu Yi。Duncan的創作概念主要來自於自身成長背景,常以科學、歷史、電影、文學為主題,作品多為設置在公共空間的大型裝置,讓觀者能直接與作品互動。「廢棄空間常是過去使用自然環境的一隅搭建,人類不再使用後它便像是被大自然收回,對我來說或許這是一種歸屬感。」Anna說道,居住在臺灣10年之久,兒時因父親工作關係,時常於國家、城市之間來回移動,人類遷徙之下的廢棄空間最引起Anna的關心,因此研究主題大多與邊緣土地有關,並擅長以錄像與裝置藝術呈現創作;張羽儀探討的議題則是多以都市裡的空間和群體相關,羽儀的另一個身分是社區工作者,創作與生活形影不離,時常融入社會議題。Ray,出生在台灣,之後隨家人移居美國,在美國期間Ray以自學的方式,透過攝影呈現出對社會中資本主義、建築環境及新自由主義等想法。即使在個別獨立創作狀態,關心「人類社會」及「自然環境」將他們串起,共同組成團隊一起構想、一起創作。
位創作風格和擅長媒材都迥異的藝術家,究竟能攜手打造出怎麼樣的一片小宇宙?團員分享在「2019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」獲得優選的作品:《靜寂的奔跑》。這件作品元素包含花園、隧道及太空站,透過裝置互動引導觀者找出正確的開關,有趣的是,作品中如有2人按下正確按鈕,機械裝置便會啟動,花園會自隧道開始圍繞太空站運行一圈,再回到隧道;其中由透明玻璃罩住的溫室花園代表地球上的自然環境,而巨大笨重的機械裝置則是現代的工業社會,花園受到機械啟動而運行。藝術家表示如同工業社會下受到控制的自然環境,雖然裝置會將花園帶出隧道引向光線,但亦會將花園帶回隧道引進黑暗。話語間,隱隱感受到4位藝術家對於自然環境感慨與敬畏。
藝術具體而言到底是什麼?面對這個問題,4人思索了片刻。對於Empty Art Collective而言,雖然有人認為藝術是沒有實質用途的事,但必須堅持下去,將所關注或想傳達的想法,透過藝術接觸,讓大眾慢慢理解並改變社會,而藝術最有價值的地方,就在於不受現實束縛,如同《靜寂的奔跑》這件作品,雖然是藝術家創造的世界,卻提出了現實生活中自然環境的疑問。435藝術聚落在不斷擴張的都市界線中,希望可以守護著一片淨土,讓435藝術聚落能成為藝術家的神祕花園。